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如何鉴别急性脑梗死

2025.08.01 08:56

急性脑梗死的鉴别可通过观察突发神经功能缺损、影像学检查显示缺血病灶、排除脑出血、评估脑血管状态及结合实验室检查辅助判断。具体分析如下:

1.突发神经功能缺损:急性脑梗死常表现为突发偏瘫、言语不清或面瘫等局灶性症状,症状多在数分钟内达到高峰。神经功能缺损与受累血管供血区对应,如大脑中动脉闭塞导致对侧肢体无力,后循环梗死引发眩晕或共济失调。需详细记录症状出现时间及演变过程,这对后续治疗决策至关重要。

2.影像学检查显示缺血病灶:头部CT早期可能仅见脑沟变浅或灰白质界限模糊,24小时后梗死灶逐渐清晰。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可在发病数分钟内检出高信号缺血灶,是早期诊断的金标准。影像学还能区分新旧梗死灶,评估梗死范围及是否存在水肿或占位效应。

3.排除脑出血:脑出血与脑梗死症状相似,但治疗原则相反。CT可迅速鉴别,脑出血表现为高密度影,而脑梗死早期多为正常或低密度。若无法立即行影像检查,需结合病史,如突发剧烈头痛伴呕吐更倾向出血,但最终仍需影像确认。

4.评估脑血管状态:血管造影或磁共振血管成像可明确责任血管狭窄或闭塞,指导溶栓或取栓治疗。颈动脉超声可检测颅外段动脉斑块或狭窄,经颅多普勒能评估颅内血流动力学变化。血管评估有助于判断病因及预后。

5.结合实验室检查辅助判断:血常规、凝血功能、血糖及血脂等检查可排除其他疾病或发现危险因素。如血小板减少可能提示出血倾向,高血糖会加重脑损伤,凝血异常需谨慎溶栓。实验室数据需与临床表现及影像结果综合分析。

急性脑梗死需与低血糖、癫痫发作等疾病鉴别,避免延误治疗。病史采集需包括症状起始时间、既往卒中史及用药情况。治疗时间窗内优先完成影像检查,超窗患者需个体化评估。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神经功能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