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房颤都有什么危害

2025.03.07 20:05

房颤可能导致脑卒中、心力衰竭、心肌缺血、生活质量下降、认知功能障碍,具体分析如下:

1.脑卒中:房颤时心房无法有效收缩,血液在心房内滞留易形成血栓,血栓脱落随血流进入脑部可引发脑卒中。脑卒中可能导致肢体瘫痪、语言障碍等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是正常人的5倍,且随着年龄增长风险进一步增加。

2.心力衰竭:房颤时心房和心室收缩不协调,心脏泵血效率降低,长期可导致心脏功能减退。心脏为维持正常血液循环需要更加努力工作,久而久之心脏负担加重,最终发展为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患者常出现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3.心肌缺血:房颤时心率过快且不规则,心脏舒张期缩短,冠状动脉供血时间减少,可能导致心肌缺血。心肌缺血可引起心绞痛,严重时可导致心肌梗死。房颤患者发生心肌缺血的风险增加,尤其对于本身存在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更为明显。

4.生活质量下降:房颤患者常出现心悸、气短、乏力等症状,影响日常活动和工作。部分患者因担心房颤发作而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房颤还可能影响睡眠质量,导致疲劳感加重。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下降。

5.认知功能障碍:房颤可能导致脑部微循环障碍,长期可影响认知功能。房颤患者发生痴呆的风险增加,尤其是老年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可能表现为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执行功能下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独立生活能力。

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危害涉及多个系统,需要引起重视。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对于预防并发症、改善预后至关重要。患者应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及时发现房颤。治疗方面,除了控制心率、节律外,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抗凝治疗预防血栓形成。生活方式调整如戒烟限酒、控制体重、适度运动等也有助于降低房颤风险。对于高危人群,应加强监测和预防措施,以降低房颤及其并发症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