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强 副主任医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三级甲等 肾内科

肾结核会引发慢性肾功能衰竭发生吗

2024.09.07 12:18

肾结核有可能引发慢性肾功能衰竭发生。

肾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肾脏疾病。如果肾结核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病情逐渐进展,会对肾脏造成严重的破坏。一方面,结核病灶可广泛侵犯肾实质,导致大量肾组织被破坏、纤维化和萎缩,使肾脏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严重受损。另一方面,肾结核可能引起尿路梗阻,如输尿管狭窄等,这会进一步加重肾脏积水和肾内压力升高,影响肾脏的血液供应和功能,久而久之可导致肾功能逐渐下降,最终发展为慢性肾功能衰竭。

双侧肾结核或一侧肾结核合并对侧肾严重积水等情况,会使双侧肾脏功能均受到显著影响,更容易促使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当慢性肾功能衰竭出现后,患者会有一系列的临床表现,如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水肿、贫血、皮肤瘙痒、少尿或无尿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对于肾结核患者,早期诊断和积极规范的治疗非常重要,以尽量避免或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肾功能的变化,一旦发现有肾功能减退的迹象,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采取相应的保护肾功能的措施。同时,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注意休息、加强营养、避免劳累和使用肾毒性药物等,以维护肾脏功能。肾结核与慢性肾功能衰竭有密切的关系,需要高度重视和积极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