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慢性胆囊炎是怎么造成的

2025.02.23 12:28

慢性胆囊炎主要由胆囊结石、细菌感染、胆囊排空障碍、化学性刺激、代谢紊乱造成。具体分析如下:

1.胆囊结石:胆囊结石是慢性胆囊炎最常见的病因。结石会刺激胆囊黏膜,引起胆囊的慢性炎症。胆囊黏膜在结石的长期摩擦、压迫下,会出现损伤,导致黏膜的抵抗力下降。同时,结石还可能阻塞胆囊管,影响胆汁的正常排泄,胆汁淤积在胆囊内,进一步加重胆囊的炎症反应,使胆囊壁增厚、纤维化,逐渐发展为慢性胆囊炎。

2.细菌感染:细菌感染也是引发慢性胆囊炎的重要因素。当肠道细菌逆行进入胆囊时,就可能引发感染。常见的细菌如大肠杆菌、克雷伯菌等。这些细菌在胆囊内大量繁殖,释放毒素,损害胆囊黏膜细胞。胆囊黏膜在细菌的侵袭下,会出现炎症反应,表现为充血、水肿等。如果感染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炎症就会转为慢性,长期影响胆囊的正常功能。

3.胆囊排空障碍:胆囊排空障碍可导致慢性胆囊炎。胆囊的正常排空依赖于胆囊收缩素等激素的调节以及胆囊平滑肌的正常收缩功能。当某些因素影响这一过程时,如迷走神经切断术后、胆囊收缩素分泌不足等,胆囊就不能有效地排空胆汁。胆汁在胆囊内停留时间过长,胆汁中的成分可能会对胆囊黏膜产生刺激,引起胆囊黏膜的慢性炎症,最终发展为慢性胆囊炎。

4.化学性刺激:胆汁中的胆盐、卵磷脂等成分比例失调时,会产生化学性刺激,从而引发慢性胆囊炎。例如,当胆盐浓度过高时,会对胆囊黏膜产生损害,破坏胆囊黏膜的屏障功能。胆囊黏膜在这种化学物质的刺激下,会出现炎症反应,细胞通透性增加,进一步影响胆囊的正常生理功能。长期的化学性刺激会使胆囊的炎症持续存在,逐渐转变为慢性胆囊炎。

5.代谢紊乱:某些代谢紊乱状况与慢性胆囊炎的发生密切相关。例如,高脂血症患者血液中过高的脂质成分可能影响胆汁的成分和代谢。胆固醇代谢异常时,胆汁中的胆固醇容易析出形成结晶,进而发展为结石,而结石又可引发慢性胆囊炎。另外,糖尿病患者由于机体代谢紊乱,身体的抵抗力下降,胆囊的血液循环和神经调节功能也可能受到影响,胆囊黏膜容易受到损伤,增加了慢性胆囊炎的发病风险。

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适当运动,以维持胆囊的正常功能,降低慢性胆囊炎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