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骨密度的正常值是多少

2024.07.04 13:55

骨密度的正常值通常用 T 值来表示,T 值≥-1.0 为正常。

骨密度全称骨骼矿物质密度,是骨骼强度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骨密度检查可以了解骨骼的健康状况。T 值是将受检者的骨密度与同性别、同种族健康年轻人的骨密度平均值进行比较的结果。当 T 值≥-1.0 时,提示骨密度正常,说明骨骼较为健康,骨折风险较低;当 T 值在-1.0 至-2.5 之间时,提示骨量减少,此时骨骼强度有所下降,发生骨折的风险增加;当 T 值<-2.5 时,则诊断为骨质疏松,意味着骨折风险明显升高,且可能已经发生过脆性骨折。还有 Z 值,它是与同年龄、同性别、同种族人群的骨密度平均值进行比较的结果,主要用于儿童、绝经前女性和 50 岁以下男性的骨密度评估。

骨密度检查结果只是评估骨骼健康的一个方面,不能仅凭此单一结果就确诊疾病或判断预后。医生还会结合患者的年龄、性别、家族史、生活方式(如吸烟、饮酒、缺乏运动、钙摄入不足等)、既往病史(如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以及临床表现(如有无骨痛、骨折等)等进行综合判断。对于存在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风险的人群,应采取适当的措施,如均衡饮食、增加钙和维生素 D 的摄入、适度运动、戒烟限酒等,以预防或延缓骨量丢失。如果已经确诊骨质疏松,则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的治疗,包括补充钙剂、维生素 D 以及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等,以降低骨折风险,提高生活质量。同时,建议定期进行骨密度复查,以便及时了解治疗效果和骨骼健康状况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