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疟疾是血液传染病吗

2025.08.21 17:54

疟疾是一种由寄生虫引起的疾病,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因此可以被视为一种血液传染病。感染者的血液中会存在疟疾寄生虫,健康个体在被叮咬时,寄生虫会随之进入血液,从而导致感染。

疟疾的病原体主要是疟原虫,分为几种不同的类型,其中以恶性疟原虫和间日疟原虫最为常见。感染后,寄生虫会在红细胞内繁殖,导致红细胞破裂,进而引发一系列症状,如高热、寒战、头痛、肌肉疼痛等。由于疟疾的传播途径主要依赖于蚊子,尤其是按蚊,因此在疟疾流行的地区,蚊虫的控制和预防显得尤为重要。疟疾的潜伏期通常为7到30天,感染者在潜伏期内可能并未表现出明显症状,但依然能够传播寄生虫给其他健康个体。为了有效控制疟疾的传播,采取防蚊措施、使用蚊帐、喷洒杀虫剂以及定期检查和治疗感染者都是非常重要的。

在防治疟疾时,需特别注意个人防护和环境卫生。尽量避免在蚊虫活跃的时段外出,穿着长袖衣物和长裤,以减少皮肤暴露面积。同时,使用有效的驱蚊剂也是一项重要的防护措施。对于居住在疟疾高发地区的个体,定期进行血液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感染是关键。了解疟疾的症状和传播途径,有助于提高警惕,及时就医。孕妇和儿童是疟疾的高危人群,特别需要加强防护。若出现高热等疑似症状,应尽早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以防病情加重。通过综合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疟疾的传播风险,保护自身和他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