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细菌性肝脓肿是什么病

2024.08.10 16:39

细菌性肝脓肿是一种肝脏受到细菌感染后形成的化脓性疾病。

细菌性肝脓肿是由于细菌通过各种途径侵入肝脏,并在肝内繁殖,导致局部肝组织发生炎症、坏死,进而形成脓肿。常见的致病菌包括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厌氧链球菌等。这些细菌可通过胆道系统如胆管炎、胆道结石等、门静脉系统如肠道感染等、肝动脉如身体其他部位的化脓性感染经血行播散、开放性肝损伤等途径进入肝脏。

患者常有发热、寒战、右上腹疼痛、肝肿大等表现。发热多为弛张热,可伴有大量出汗等。右上腹疼痛可呈持续性钝痛或胀痛,有时可向右肩部放射。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黄疸、恶心、呕吐、乏力等症状。如果脓肿穿破入腹腔,可引起腹膜炎;穿破入胸腔,可引起脓胸等严重并发症。

诊断主要依靠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显示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等可发现肝脏内的液性暗区。治疗方面,首先要选用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根据脓肿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引流方法,如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手术切开引流等。对于一些慢性厚壁脓肿,必要时可能需要手术切除病灶。患者在治疗期间需要注意休息、加强营养支持,以提高身体的抵抗力,促进康复。如果不及时治疗,细菌性肝脓肿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一旦怀疑有细菌性肝脓肿,应及时就医,进行规范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