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急性黄疸型肝炎和黄疸肝炎的区别

2025.10.09 17:11

急性黄疸型肝炎和黄疸型肝炎本质上是同一疾病的不同表述,均指由肝炎病毒或其他病因导致肝细胞损伤,伴随胆红素代谢障碍引发的黄疸症状。区别在于前者强调疾病的急性发作特征,后者则更广泛涵盖所有伴随黄疸的肝炎类型,包括急性和慢性。

急性黄疸型肝炎特指短期内出现的肝炎伴随黄疸,常见病因包括甲型、戊型肝炎病毒感染或药物、毒素导致的急性肝损伤。起病急骤,典型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随后出现皮肤巩膜黄染、尿色加深。黄疸的出现提示肝细胞坏死和胆汁排泄受阻,但多数病例经及时治疗可完全康复。黄疸型肝炎的范围更广,除急性类型外,也可能由慢性乙肝、丙肝或自身免疫性肝炎等长期肝病发展而来,黄疸的出现可能反映病情加重或肝硬化等并发症。

诊断时需结合病史、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急性黄疸型肝炎需监测肝功能、病毒血清学标志物,排除其他急腹症;慢性黄疸型肝炎需评估肝纤维化程度。治疗上,急性病例以保肝、退黄及对症支持为主,慢性病例需针对原发病进行抗病毒或免疫调节。注意避免滥用药物加重肝负担,黄疸期间需低脂饮食,禁酒。无论何种类型,出现黄疸均需及时就医,延误可能引发肝衰竭等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