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如何判断是不是平足

2025.07.23 08:37

平足可通过足弓观察、行走姿态、足底压力测试、足印检查、关节活动度评估判断。具体分析如下:

1.足弓观察:正常足弓在站立时内侧可见明显弧形凹陷,平足则足弓低平或完全贴地。检查时可让受检者双足并拢站立,从内侧和后侧观察足弓形态。若内侧纵弓消失,舟骨结节明显突出,足跟外翻,可能提示平足。部分平足者在非负重状态下足弓存在,但站立时足弓塌陷,称为柔性平足。

2.行走姿态:平足者行走时足部内旋过度,表现为足尖向外、脚跟向内倾斜。观察步态可发现蹬地阶段推力不足,足部滚动不协调。长期平足可能导致鞋底内侧磨损严重,甚至伴随膝关节内扣或腰部代偿性倾斜。动态观察比静态检查更能反映功能异常。

3.足底压力测试:使用压力分布板或传感器检测站立或行走时足底受力情况。平足者压力集中于足弓内侧及前掌区域,正常足弓的三点支撑模式被破坏。数据可量化显示内侧纵弓承重比例,压力中心轨迹偏移超过正常范围时需结合其他指标判断。

4.足印检查:将足底蘸水后踩在吸水纸上,或使用专业足印盒。正常足印显示前掌、后跟及外侧带状连接,内侧弓形空缺明显。平足者足印内侧空缺消失,甚至呈现完整足底轮廓。湿足印法简单易行,适合初步筛查,但需注意足底肌肉紧张可能影响结果。

5.关节活动度评估:检查距下关节和跗横关节的活动能力。平足常伴随后足外翻和前足外展,被动内翻可能受限。让受检者单腿提踵,观察足跟能否自然内翻及足弓形成。若关节僵硬或活动不对称,可能提示结构性平足或继发性代偿变化。

判断平足需综合多项指标,避免单一检查的误差。先天因素与后天习惯均可能影响结果,建议结合动态与静态评估。穿戴矫形器具或进行功能训练前应明确足弓类型,严重者需医学干预防止继发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