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什么情况需要拍颅底位片

2025.09.11 19:33

颅底位片适用于评估颅底骨折、观察蝶鞍及周围结构变化、排查颅底肿瘤或占位性病变、判断鼻咽部病变范围、检查颅底先天发育异常。具体分析如下:

1.评估颅底骨折:颅底位片能清晰显示骨折线走向及碎骨片移位情况,尤其对眼眶、筛骨、颞骨岩部等深部骨折有较高诊断价值。骨折常伴随脑脊液漏或神经损伤,影像学表现包括骨质连续性中断、气颅征象。检查时需注意避免过度移动头部,防止二次损伤。

2.观察蝶鞍及周围结构变化:蝶鞍形态改变可能提示垂体病变,如鞍区扩大或骨质破坏。颅底位片可辅助判断鞍结节、前床突等结构的完整性,对诊断空蝶鞍综合征或鞍内肿瘤有参考意义。需结合临床症状与其他影像检查综合判断。

3.排查颅底肿瘤或占位性病变:颅底位片能显示骨质侵蚀、增生或破坏,有助于发现脊索瘤、脑膜瘤等占位病变。肿瘤压迫可导致颅底孔道扩大或变形,影像特征包括不规则骨质缺损或硬化边缘。需注意区分肿瘤性质需进一步检查。

4.判断鼻咽部病变范围:鼻咽癌等病变可能侵犯颅底,导致骨质破坏或孔道扩大。颅底位片可评估病变向上侵犯的范围,如翼突、斜坡等结构是否受累。检查时需明确病变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为治疗提供依据。

5.检查颅底先天发育异常:颅底畸形如扁平颅底、颅底凹陷等可通过颅底位片初步筛查。影像表现为颅底角异常、枕骨大孔狭窄或枢椎齿突上移。需结合临床表现评估是否伴随神经压迫症状。

检查前需确认无金属异物干扰影像质量,孕妇需谨慎选择。颅底位片对软组织分辨率有限,必要时需结合其他影像学手段。检查过程中保持体位稳定,避免因移动导致影像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