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善闻 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泌尿外科

为什么尿液是褐色

2024.12.16 16:52

尿液呈褐色通常是由于体内存在某些物质或健康问题所导致的。正常情况下,尿液的颜色范围从淡黄色到深黄色,主要由尿色素如尿胆素决定。当尿液出现褐色时,可能是由于脱水、某些食物、药物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如肝脏疾病、血液疾病等。

褐色尿液的成因可以有多种。首先,脱水是一个常见因素,当身体缺水时,尿液浓缩,颜色会变得更深,可能呈现褐色。一些食物如豆类、黑莓、红菜头等也可能导致尿液变色。某些药物,如抗生素、泻药和某些维生素补充剂,也可能使尿液呈现褐色。更严重的情况则可能与健康问题有关,例如肝脏疾病如肝炎或肝硬化、溶血性贫血、肌肉损伤如横纹肌溶解症等。这些情况可能导致血液中的胆红素或肌红蛋白进入尿液,从而使其颜色发生变化。

在面对褐色尿液时,注意事项非常重要。首先,观察尿液的颜色变化是否持续,如果只是偶尔出现,可能与饮食或药物有关,但如果持续存在,建议及时就医。其次,注意伴随症状,如疲劳、黄疸、腹痛等,这些可能是潜在疾病的信号。保持良好的水分摄入是预防尿液颜色异常的重要措施,确保每天饮用足够的水,以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和排毒功能。定期进行体检,关注肝功能和血液指标,能够帮助及早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尿液的颜色变化是身体健康的一种反映,及时关注和处理能够有效维护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