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海涛 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三级甲等 耳鼻喉科

耳朵里面进水了怎么办

2025.10.20 17:58

耳朵进水后,侧头单脚跳排出水分、用棉签轻轻吸附耳道口水分、用手掌按压耳朵制造负压吸出水分、躺下让水自然流出、用电吹风远距离吹干耳周。具体分析如下:

1.侧头单脚跳排出水分:将进水耳朵朝下,同侧腿单脚跳跃,利用重力作用使水分流出。跳跃时动作需轻缓,避免剧烈震动导致耳膜损伤。若配合轻拉耳廓改变耳道形状,可提升排水效率。此方法适用于水量较多且耳道无堵塞时。

2.用棉签轻轻吸附耳道口水分:选择细软棉签,仅接触耳道外端1cm处,避免深入耳道。棉签倾斜吸附水分,不可旋转或用力,防止将水推入更深位置或划伤皮肤。若耳道敏感或曾有炎症,建议改用无菌纱布包裹小指清洁。

3.用手掌按压耳朵制造负压吸出水分:掌心完全覆盖耳廓,稍用力按压后快速松开,通过气压变化将水吸出。重复3-5次,力度需均匀,避免瞬间压力过大引发眩晕。操作前需确认无耳膜穿孔史,否则可能加重损伤。

4.躺下让水自然流出:身体侧卧使进水耳朝下,静止等待5-10分钟,利用液体自重缓慢流出。可轻微晃动头部辅助,但避免频繁翻身。此方法适合儿童或对棉签操作恐惧者,但耗时较长需保持耐心。

5.用电吹风远距离吹干耳周:调至低温低档,距耳朵30cm以上,沿耳廓周围来回移动吹拂。持续不超过3分钟,避免热风直吹耳道或长时间固定位置。高温可能刺激耳道黏膜,需严格控制温度与距离。

处理时避免用尖锐物品掏挖,防止耳道划伤或感染。若出现疼痛、听力下降或持续闷胀感超过24小时,应立即就医检查耳膜及耳道状况。游泳或洗澡前可佩戴耳塞预防进水,耳道潮湿环境下易滋生细菌,需保持干燥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