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卧床老人应该如何护理

2025.08.01 08:56

卧床老人护理需定期翻身预防压疮、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感染、进行关节活动维持功能、调整饮食结构保证营养、关注心理状态减少焦虑。具体分析如下:

1.定期翻身预防压疮:长期卧床会导致局部皮肤受压,血液循环受阻,形成压疮。每两小时翻身一次,使用软垫分散压力,重点观察骨突部位如骶尾、足跟等。翻身时动作轻柔,避免拖拽摩擦皮肤。若发现皮肤发红或破损,及时处理防止恶化。

2.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感染:卧床老人排泄物或汗液易刺激皮肤,需每日用温水擦拭,尤其注意褶皱部位。更换尿布或护理垫时彻底清洁,涂抹防护霜隔离潮湿。床单被褥保持平整干燥,减少细菌滋生。出现红肿或溃烂需就医处理。

3.进行关节活动维持功能:长期不动易导致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每日协助完成被动运动,如屈伸肘膝、旋转踝腕等,每个动作重复5-10次。动作需缓慢均匀,避免用力过猛造成损伤。适当按摩肢体促进血液循环。

4.调整饮食结构保证营养:卧床老人消化功能减弱,需提供易消化高蛋白食物,如鱼肉、蛋羹、豆制品等。少量多餐,避免过饱。增加膳食纤维预防便秘,适量补充维生素D和钙。吞咽困难者可选择糊状或流食,进食时抬高床头防呛咳。

5.关注心理状态减少焦虑:长期卧床易产生孤独抑郁情绪,需多陪伴交流,讲述外界趣事或播放舒缓音乐。鼓励参与简单活动如叠毛巾,增强自我价值感。发现情绪低落及时疏导,必要时寻求专业帮助。

护理过程中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出现发热、呼吸急促等异常立即就医。环境保持安静通风,避免强光噪音干扰休息。护理者操作前后需洗手,防止交叉感染。与医护人员保持沟通,及时调整护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