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脑梗塞是什么疾病

2025.01.07 17:53

脑梗塞是一种因脑部血液供应不足而导致的脑组织缺血性损伤,通常是由于血管堵塞或狭窄引起的。它是中风的一种类型,常常表现为突发的神经功能缺失,可能影响患者的运动、语言、感觉等多种功能。脑梗塞的发病机制主要与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心脏病等因素密切相关,尤其在老年人群中更为常见。

脑梗塞的症状通常表现为突然出现的单侧肢体无力、语言障碍、视力模糊、头晕、步态不稳等。患者可能会感到一侧的手臂或腿部无力,甚至完全失去活动能力,语言表达困难,或出现理解障碍。这些症状的出现往往是急性的,且可能在几分钟到几小时内迅速加重。脑梗塞的严重程度和恢复情况与发病时的及时救治密切相关,识别症状并迅速就医是至关重要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溶栓、介入治疗、康复训练等,具体方案需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发病时间来制定。

在预防脑梗塞方面,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关键。首先,合理饮食,减少高脂肪、高盐、高糖食物的摄入,增加水果和蔬菜的比例,有助于降低血压和血脂。其次,定期锻炼,增强心肺功能,保持适当的体重,避免肥胖。定期体检,监测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及时发现和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也非常重要。对于有心脏病史或血栓形成风险的人群,遵医嘱服用抗凝药物可以有效降低脑梗塞的发生率。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过度的精神压力和焦虑,能够帮助改善整体健康状况。脑梗塞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预防和早期识别至关重要,只有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及时的医疗干预,才能有效降低其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