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彬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妇科

哪些妇科病可以通过针灸治疗

2025.09.29 12:03

针灸在妇科疾病治疗中应用广泛,常见适应症包括痛经、月经不调、不孕症、盆腔炎、更年期综合征。具体分析如下:

1.痛经: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气血运行,缓解子宫平滑肌痉挛,显著减轻经期腹痛。主要选取关元、三阴交等穴位,寒凝血瘀型可配合艾灸温经散寒,肝郁气滞型加强太冲穴疏肝理气。临床观察显示,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多数患者疼痛程度降低50%以上。

2.月经不调:针对周期紊乱、经量异常等问题,针灸可双向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取穴以肾俞、血海为主,肾虚者加太溪穴培补元气,血热者配行间穴清热凉血。治疗需根据月经周期分阶段施治,卵泡期侧重滋肾养阴,排卵期注重通络促排,黄体期兼顾温阳固本。

3.不孕症:针灸改善卵巢血流灌注与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受孕几率。主穴选用子宫、中极配合足三里健脾益气,输卵管阻塞者可针刺八髎穴促进局部气血流通。对于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针灸能降低睾酮水平并恢复排卵功能,建议每周治疗3次持续半年。

4.盆腔炎:针灸发挥抗炎镇痛作用,缓解下腹坠胀及腰骶酸痛。常用水道、归来穴清热利湿,急性期配合大椎穴点刺放血泻热,慢性期加灸气海穴温化寒湿。治疗期间需避免劳累,结合中药熏蒸可增强疗效,多数患者2周后炎性包块明显缩小。

5.更年期综合征:针灸调节自主神经功能,改善潮热盗汗、失眠烦躁等症状。重点刺激百会、内关穴安神定志,肾阴虚者配照海穴滋阴降火,肾阳虚者加命门穴温补肾阳。建议隔日治疗1次,配合耳穴压豆巩固效果,约60%患者3个月内症状基本消失。

针灸治疗需在专业医师操作下进行,避免空腹或过度疲劳时施针。皮肤感染、凝血功能障碍及妊娠期慎用,治疗期间忌食生冷辛辣。疗效与个体体质及病程长短相关,建议完成规定疗程并定期复诊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