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雯敏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三级甲等 皮肤性病科

单纯疱疹发病机制是什么

2024.12.02 15:59

单纯疱疹的发病机制主要是单纯疱疹病毒HSV感染人体后所引发的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

单纯疱疹病毒分为1型HSV-1和2型HSV-2。病毒主要通过直接接触传染,例如皮肤与皮肤的接触、黏膜与黏膜的接触等。当病毒接触人体的皮肤或黏膜后,会吸附并侵入上皮细胞。病毒的基因组进入细胞核后,开始利用宿主细胞的物质进行自身的复制和转录,合成新的病毒核酸与蛋白质外壳,然后装配成新的病毒颗粒。在这个过程中,病毒会导致被感染的上皮细胞发生病变、坏死,从而引起局部的炎症反应,表现为红斑、水疱等症状。

在初次感染后,病毒可沿神经末梢逆行至神经节内长期潜伏。例如HSV-1常潜伏于三叉神经节,HSV-2常潜伏于骶神经节。当机体受到某些因素的刺激,如发热、日晒、月经、情绪紧张、疲劳等,潜伏的病毒可被激活,再次沿神经轴突移行至神经末梢所支配的皮肤或黏膜区域,进行复制并引起疱疹的复发。而且,人体的免疫状态在单纯疱疹的发病机制中也起着重要作用。正常的免疫功能可以抑制病毒的复制和扩散,当免疫功能低下时,如患有艾滋病、恶性肿瘤、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等情况,更容易发生单纯疱疹病毒的感染、复发以及病情加重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