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败血病是一种什么病

2025.08.18 16:37

败血病是一种由细菌、病毒或真菌感染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通常伴随有严重的感染和脓毒症。该病的发生常常与免疫系统的功能障碍有关,导致机体无法有效抵御病原体的侵袭,从而引发全身性的炎症反应,甚至可能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

在败血病的发病机制中,感染源的种类和位置各异,常见的感染源包括肺炎、尿路感染、腹腔感染等。感染病原体进入血液后,机体的免疫系统会释放大量的炎症介质,试图抵御感染。过度的炎症反应会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液循环不良,最终可能导致休克和器官损伤。临床表现上,败血病患者常常出现高热、心率加快、呼吸急促、意识模糊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出现休克、昏迷等危急情况。早期识别和及时治疗对于改善预后至关重要,通常需要结合抗生素治疗、液体复苏和支持性治疗等综合措施。

在面对败血病时,注意事项不可忽视。首先,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尤其是在医院等高风险环境中,勤洗手、佩戴口罩等措施能有效降低感染风险。其次,及时就医是关键,若出现发热、寒战、呼吸急促等症状,应尽早寻求医疗帮助,以便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治疗。了解自身健康状况,特别是有基础疾病或免疫系统缺陷的人群,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潜在的感染风险。遵循医生的建议,完成全疗程的抗生素治疗,避免随意停药或更改用药方案,以降低耐药性和复发的风险。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败血病的发生率,提高整体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