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预防便血的方法有哪些

2025.02.03 11:24

预防便血可从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合理饮食、积极防治肛肠疾病、适度运动、避免不良排便习惯等方面着手。具体分析如下:

1.保持良好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维持身体正常机能,预防便血。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因为熬夜会使身体机能紊乱,影响肠道正常代谢。同时,戒烟限酒,减少对肠道的不良刺激。烟中的尼古丁和酒中的酒精都可能损害肠道黏膜,使肠道血管变得脆弱,增加便血的风险。

2.合理饮食:合理的饮食结构对预防便血至关重要。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等。膳食纤维可促进肠道蠕动,防止便秘,减少因便秘引起的肛裂、痔疮等导致便血的疾病。同时,要适量饮水,每天保证1500-2000毫升的水分摄入,使大便保持湿润,易于排出。避免过多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这些食物容易引起肠道炎症,导致肠道黏膜充血、水肿,增加便血的可能性。

3.积极防治肛肠疾病:肛肠疾病是便血的常见原因,积极防治可有效预防便血。例如,对于痔疮,要注意肛门卫生,避免久坐久站,经常进行提肛运动,可促进肛门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痔疮症状。对于肛裂,要及时治疗便秘,防止大便干结撑破肛门。如果发现有直肠息肉、肛瘘等疾病,应及时就医治疗,避免病情恶化引发便血。

4.适度运动:适度运动对预防便血有积极意义。运动可以增强身体的整体素质,促进肠道蠕动。像散步、慢跑、瑜伽等运动都比较适合。散步和慢跑能使腹部肌肉得到锻炼,增强肠道的蠕动能力,有助于排便顺畅。瑜伽中的一些体式,如扭转体式,可以按摩腹部器官,促进肠道血液循环,减少肠道疾病的发生,从而降低便血的风险。

5.避免不良排便习惯:不良排便习惯容易引发便血,应尽量避免。不要长时间蹲厕,长时间蹲厕会使肛门直肠部静脉血液回流不畅,易引发痔疮等疾病导致便血。同时,避免憋便,有便意时应及时排便。憋便会使大便干结,增加排便困难,容易损伤肠道黏膜和肛门,引起便血。

在预防便血过程中,还应关注自身身体状况的变化。如果出现腹痛、腹泻等异常情况,应及时调整生活方式或就医。同时,定期进行体检,特别是肛肠方面的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潜在问题并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