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红 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胃黏膜固有层杯状细胞怎么回事

2024.12.03 11:23

胃黏膜固有层出现杯状细胞可能与肠上皮化生、幽门螺杆菌感染、胆汁反流、不良饮食习惯、长期服用某些药物有关。具体分析如下:

1.肠上皮化生:肠上皮化生是胃黏膜常见的病变,在这个过程中,胃黏膜上皮细胞被肠型上皮细胞所替代,杯状细胞作为肠型上皮细胞的一种类型就会出现在胃黏膜固有层。肠上皮化生通常与慢性炎症刺激有关,长期的炎症环境促使胃黏膜细胞发生适应性改变。这种情况下,需要积极治疗胃部的慢性炎症,减少炎症因子对胃黏膜的持续刺激,改善胃内微环境,从而有可能延缓或阻止肠上皮化生的进一步发展。

2.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是一种主要定植于胃黏膜的细菌。引发的炎症反应会改变胃黏膜的正常生理结构和功能。幽门螺杆菌产生的毒素和酶等物质,会损伤胃黏膜上皮细胞,诱导胃黏膜发生一系列病理改变,其中就可能包括出现杯状细胞。根除幽门螺杆菌是关键的治疗措施,一般采用质子泵抑制剂、铋剂和抗生素联合使用的方案,通过消除幽门螺杆菌,减轻胃黏膜的炎症,有助于胃黏膜的修复,减少杯状细胞的出现。

3.胆汁反流:胆汁反流至胃内,胆汁中的胆盐等成分具有细胞毒性,可破坏胃黏膜的屏障功能。胃黏膜在胆汁反流的长期刺激下,会发生炎症、糜烂等病变,进而促使胃黏膜细胞发生化生,导致杯状细胞出现在胃黏膜固有层。治疗胆汁反流,一方面要改善胃肠动力,促进胃排空,减少胆汁在胃内的停留时间,另一方面要保护胃黏膜,减轻胆汁对胃黏膜的损伤,从而改善胃黏膜的状态,降低杯状细胞出现的可能性。

4.不良饮食习惯:长期的不良饮食习惯,如过度饮酒、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或者饮食不规律,经常暴饮暴食等,会对胃黏膜造成持续的刺激和损伤。胃黏膜在这种反复的不良刺激下,容易发生炎症反应,进而导致细胞的异常分化,使杯状细胞出现在胃黏膜固有层。调整饮食习惯至关重要,应保持规律的饮食,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减轻胃黏膜的负担,有助于维持胃黏膜的正常生理状态。

5.长期服用某些药物:某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等,长期服用可能会对胃黏膜造成损伤。这些药物抑制胃黏膜内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削弱胃黏膜的保护屏障。胃黏膜在失去有效保护的情况下,容易受到胃酸等因素的侵蚀,发生炎症和损伤,进而可能促使杯状细胞在胃黏膜固有层出现。如果病情允许,尽量减少这类药物的使用,或者同时使用胃黏膜保护剂,以减轻药物对胃黏膜的损害,保护胃黏膜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因为这些因素也可能影响胃部的正常生理功能。定期进行胃镜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胃部的病变,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