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什么叫做骨性愈合

2025.07.29 15:21

骨性愈合是指骨折或骨损伤后,骨组织通过生物学过程逐渐恢复到正常结构和功能的过程。这一过程通常分为几个阶段,包括炎症期、修复期和重塑期。骨性愈合的最终目标是恢复骨骼的完整性和功能,以便支持身体的活动和承受负荷。

在骨性愈合的初期,受伤部位会出现炎症反应,血肿形成并为后续的愈合提供必要的营养和细胞成分。随后,体内的成骨细胞开始在骨折部位增殖,形成软骨和纤维骨,逐渐填补骨折间隙。随着时间的推移,软骨会被矿化,转变为硬骨,形成新的骨组织。整个过程可能需要数周到数月,具体时间因个体差异、骨折类型和治疗方法而异。重塑期是骨性愈合的最后阶段,骨组织会进一步改建,以适应身体的负荷和活动,最终恢复到接近原始的强度和形态。

在骨性愈合过程中,有几个注意事项需要关注。首先,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对愈合至关重要,充足的蛋白质、钙和维生素D等营养素有助于骨组织的形成和修复。其次,适当的休息和避免过度负荷是必要的,过早的活动可能导致骨折部位的再损伤或愈合不良。定期的医学检查和影像学评估能够帮助监测愈合进程,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对于一些特殊类型的骨折,可能需要外科干预,如内固定或外固定,以促进愈合。心理因素也不可忽视,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支持有助于提高愈合效果和恢复速度。通过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可以有效促进骨性愈合,帮助恢复正常的生活和活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