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怎么诊断颅内高压

2025.03.07 20:05

颅内高压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腰椎穿刺、眼底检查和颅内压监测,具体分析如下:

1.临床表现:颅内高压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症状包括头痛、恶心、呕吐、视乳头水肿和意识障碍。头痛通常为持续性或阵发性,早晨加重,咳嗽或用力时加剧。恶心和呕吐多与头痛同时出现,且呕吐后头痛可暂时缓解。视乳头水肿是颅内高压的重要体征,可通过眼底检查发现。意识障碍表现为嗜睡、昏迷等,提示病情严重。

2.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是诊断颅内高压的重要手段,常用方法包括头颅CT和MRI。头颅CT可快速评估颅内结构,发现脑水肿、脑出血、脑肿瘤等病变。MRI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可清晰显示脑组织、脑室系统和血管结构,有助于发现微小病变和明确病因。

3.腰椎穿刺:腰椎穿刺是直接测量颅内压的方法,通过测量脑脊液压力可明确是否存在颅内高压。腰椎穿刺还可获取脑脊液进行生化、细胞学和病原学检查,有助于明确病因。但腰椎穿刺在颅内高压患者中存在风险,需谨慎操作。

4.眼底检查:眼底检查是评估颅内高压的重要方法,通过观察视乳头可发现视乳头水肿。视乳头水肿表现为视乳头边界模糊、充血、静脉扩张等,是颅内高压的典型表现。眼底检查简单、无创,可重复进行,是诊断和监测颅内高压的重要手段。

5.颅内压监测:颅内压监测是直接、连续测量颅内压的方法,常用方法包括脑室内置管、硬膜外传感器和脑实质内传感器。颅内压监测可实时了解颅内压变化,指导治疗和评估疗效。但颅内压监测为有创操作,需严格掌握适应症和操作规范。

颅内高压的诊断需综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腰椎穿刺、眼底检查和颅内压监测等多方面信息,明确病因和病情严重程度,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