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馨 副主任医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三级甲等 眼科

什么是高度近视

2024.09.25 10:13

高度近视是指近视度数较高的一种视力问题,一般来说,近视度数大于600度就被认为是高度近视。

高度近视的形成通常是由于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遗传因素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如果家族中有高度近视的成员,个体发生高度近视的风险会相应增加。另一方面,后天不良的用眼习惯也是导致高度近视的关键因素,比如长时间近距离用眼,过度使用电子设备,阅读书写时姿势不正确、光线不合适等。随着近视度数的不断加深,眼轴会逐渐变长,眼球的结构也会发生改变。这不仅会影响视力,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眼部问题,如视网膜变薄、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脱离、黄斑病变等,这些并发症会严重威胁视力健康,甚至有致盲的风险。

对于高度近视人群来说,生活中需要特别注意对眼睛的保护。要定期进行眼部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日常要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避免过度用眼。在进行剧烈运动时要格外小心,因为高度近视者的视网膜较为脆弱,剧烈运动可能导致视网膜脱离等问题。同时,应选择合适的矫正方法,如佩戴合适的眼镜或隐形眼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考虑进行近视手术。高度近视者还应注意避免眼部受伤,保持眼部清洁。高度近视者需要更加重视眼部健康,采取多种措施来保护视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