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级甲等 普外科

急性胆囊炎的治疗措施

2025.01.17 14:35

急性胆囊炎的治疗措施包括抗生素治疗、疼痛管理、禁食、外科手术、监测与随访。具体分析如下:

1.抗生素治疗:急性胆囊炎通常由细菌感染引起,因此抗生素治疗是治疗的基础。常用的抗生素包括头孢菌素、氨苄青霉素和克林霉素等,能够有效抑制细菌生长,减轻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治疗初期应尽早给予广谱抗生素,以覆盖可能的病原体。在临床上,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并根据细菌培养结果调整用药。抗生素治疗一般持续7至10天,直至症状缓解和炎症指标恢复正常。

2.疼痛管理:急性胆囊炎患者常伴有剧烈的腹痛,因此疼痛管理至关重要。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选择合适的止痛药物,常用的包括非甾体抗炎药和阿片类药物。非甾体抗炎药不仅能缓解疼痛,还具有抗炎作用,有助于减轻胆囊的炎症反应。在疼痛管理过程中,医生会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必要时调整药物剂量,以确保患者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3.禁食:急性胆囊炎患者在治疗初期通常需要禁食,以减轻胆囊的负担,避免胆囊收缩引起的疼痛和不适。禁食期间,患者可以通过静脉输液补充必要的营养和水分,维持身体的基本代谢需求。禁食时间一般为24至48小时,待症状缓解后,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逐步恢复饮食,建议从流质饮食开始,逐渐过渡到普通饮食。

4.外科手术:对于重症急性胆囊炎患者,特别是出现并发症如胆囊穿孔、脓肿等情况时,外科手术是必要的治疗措施。常见的手术方式包括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开放胆囊切除术。腹腔镜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是目前的首选方法。手术前,医生会进行详细的评估,以确保患者能够耐受手术,并在术后进行适当的监测和护理,以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5.监测与随访:急性胆囊炎的治疗过程中,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和炎症指标非常重要。医生会定期检查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以及血液中的白细胞计数和肝功能指标,以评估治疗效果和病情进展。同时,患者在出院后需要进行定期随访,确保病情稳定,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的并发症,避免病情复发。

急性胆囊炎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合理的治疗措施,以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通过抗生素、疼痛管理、禁食、外科手术和监测随访等多方面的综合治疗,可以有效控制急性胆囊炎的病情,促进患者的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