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喝完酒,发现手抖,是怎么回事

2024.12.31 08:17

喝酒后手抖可能是由以下原因导致,包括酒精刺激、低血糖、甲状腺功能亢进、特发性震颤、酒精性脑病。具体分析如下:

1.酒精刺激:酒精进入人体后会影响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导致神经传导出现异常,从而引起手抖。这是较为常见的轻微情况。一般在酒精代谢后手抖症状会逐渐减轻。饮酒要适量,避免酗酒,可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

2.低血糖:喝酒后,酒精会干扰肝脏的正常代谢,抑制肝糖原的输出,容易导致低血糖。低血糖时身体缺乏能量供应,神经系统功能受到影响而出现手抖。平时应规律饮食,避免空腹饮酒,饮酒时可适当吃些含糖食物。

3.甲状腺功能亢进:本身患有甲亢的患者,饮酒后可能会加重手抖症状。因为甲亢患者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身体处于高代谢状态,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患者需要就医进行规范治疗,如药物治疗、放射性碘治疗等。

4.特发性震颤:这是一种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饮酒后可能会短暂减轻症状,但随后可能加重手抖。其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等因素有关。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控制症状。

5.酒精性脑病:长期大量饮酒可导致酒精性脑病,影响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引起手抖等多种神经系统症状。这是较为严重的情况,患者必须戒酒,并接受专业的康复治疗。

饮酒后如果出现手抖症状,应及时停止饮酒,观察症状是否缓解。如果手抖持续不缓解或者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如头晕、心慌、意识不清等,应尽快就医。同时,为了身体健康,应养成健康的饮酒习惯,避免过量饮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