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免疫系统为什么打不过狂犬病

2025.09.25 16:46

狂犬病病毒之所以能突破免疫系统的防御,关键在于其独特的致病机制和免疫逃逸能力。病毒通过神经通路传播,避开血液和淋巴系统,使得免疫细胞难以识别和攻击。同时,病毒在神经细胞内复制,隐蔽性强,免疫系统无法有效清除。狂犬病病毒会抑制干扰素的抗病毒作用,进一步削弱免疫反应,最终导致中枢神经系统不可逆的损伤。

狂犬病病毒的致病过程分为潜伏期、前驱期、急性神经症状期和昏迷期。潜伏期通常为1-3个月,病毒在肌肉或结缔组织中缓慢复制,随后侵入周围神经,沿轴突逆行至中枢神经系统。这一过程中,病毒几乎不引发明显的炎症反应,免疫系统难以察觉。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后,病毒迅速扩散,引发脑炎和脊髓炎,此时免疫系统虽能产生抗体,但为时已晚。血脑屏障的存在也限制了免疫细胞和抗体进入中枢神经系统,使得病毒得以肆虐。

预防狂犬病的关键在于暴露后及时处理。一旦被疑似狂犬病动物咬伤或抓伤,应立即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并尽快接种狂犬病疫苗和免疫球蛋白。疫苗能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而免疫球蛋白可直接提供被动免疫保护。狂犬病一旦出现临床症状,几乎100%致命,因此暴露后预防至关重要。避免接触野生动物和未接种疫苗的犬猫,也是降低感染风险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