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修红 副主任医师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科

中医热血是什么意思

2025.07.09 08:32

中医所说的热血并非现代医学中的血液温度概念,而是指体内阳气过盛或阴液不足导致的一种病理状态。这种状态表现为身体机能亢进,常伴随发热、面红、口干、便秘等症状,多与外界热邪侵袭或体内阴阳失衡有关。

在中医理论中,热血的成因复杂多样。外感热邪,如暑热或风热侵袭,可能引发热血;内伤因素如长期饮食辛辣、情绪郁结化火,也会导致体内热邪积聚。热血若持续不调,可能进一步耗伤津液,影响气血运行,甚至引发更严重的病症,如血热妄行导致的出血或皮肤疮疡。中医调理热血注重清热凉血,常用黄芩、黄连、栀子等药材,配合滋阴降火的方剂,如知柏地黄丸。调整生活方式,避免熬夜、减少辛辣食物摄入,也是缓解热血的重要措施。

需注意,热血症状易与实热、虚热混淆,需由专业中医师辨证施治。自行滥用寒凉药物可能损伤脾胃,加重体内失衡。孕妇、体弱者及儿童出现热血症状时更应谨慎用药。日常预防可适当食用绿豆、冬瓜等清热食材,保持情绪平稳,避免过度劳累。若长期出现热血表现,建议及时就医,结合舌脉诊断制定个性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