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什么是急性中风

2025.08.05 15:13

急性中风是指由于脑部血液供应突然中断或减少,导致脑细胞缺氧和营养不足,从而引发的急性神经功能缺损。中风可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种类型,缺血性中风占大多数,通常是由于血栓或栓塞阻塞了脑部血管,而出血性中风则是由于脑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急性中风的发生通常迅速且严重,可能在几分钟内导致患者出现言语不清、肢体无力、意识模糊等症状,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急性中风的发病机制复杂,常与多种危险因素相关,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酗酒、肥胖等。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定期体检可以有效降低中风的风险。急性中风的症状通常表现为单侧肢体无力或麻木、言语障碍、视力模糊或失明、头痛、眩晕等。及时识别这些症状并迅速就医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中风的治疗效果与发病后的时间密切相关。一般而言,越早接受治疗,恢复的可能性越大。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干预和康复训练等,具体方案需根据中风类型和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在急性中风的预防和管理中,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至关重要。定期进行身体锻炼、均衡饮食、控制体重、戒烟限酒等都有助于降低中风的发生率。定期监测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及时处理异常情况也非常重要。对于已经有中风病史的人,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服用抗凝药物或其他相关药物,可以有效降低复发的风险。在急性中风发生后,患者及其家属应保持冷静,迅速拨打急救电话,确保患者能在最短时间内得到专业医疗救助。同时,了解中风的相关知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有助于及时识别症状并采取必要措施。急性中风是一种严重的医疗紧急情况,及时的识别和处理对于改善预后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