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心血管造影后造影剂怎么办

2025.03.24 17:51

心血管造影后造影剂通过肾脏代谢排出、多饮水促进排泄、观察肾功能变化、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注意过敏反应。具体分析如下:

1.造影剂通过肾脏代谢排出:心血管造影使用的造影剂主要通过肾脏进行代谢和排泄。造影剂进入血液后,经过肾小球滤过,最终通过尿液排出体外。正常情况下,造影剂在24小时内可完全排出,但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排泄时间可能延长。术后应密切监测肾功能,确保造影剂顺利排出,避免在体内蓄积。

2.多饮水促进排泄:术后多饮水是促进造影剂排出的重要措施。充足的水分摄入可以增加尿量,加速造影剂通过肾脏的滤过和排泄过程。建议术后24小时内饮水2000-3000mL,但需根据患者的心功能状况调整,避免过量饮水导致心脏负担加重。对于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适量饮水。

3.观察肾功能变化:心血管造影后,造影剂可能对肾脏造成一定负担,尤其是对于已有肾功能不全或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患者。术后应密切监测血肌酐、尿素氮等肾功能指标,观察尿量变化。若出现肾功能异常,如血肌酐升高、尿量减少等,应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避免造影剂肾病发生。

4.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术后应尽量避免使用可能加重肾脏负担的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这些药物可能进一步损害肾功能,影响造影剂的正常排泄。若必须使用此类药物,应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剂量,并密切监测肾功能变化,确保用药安全。

5.注意过敏反应:造影剂可能引发过敏反应,轻者表现为皮疹、瘙痒,重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严重症状。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过敏反应,尤其是既往有造影剂过敏史的患者。若出现过敏症状,应立即采取抗过敏治疗,必要时使用肾上腺素等急救药物,确保患者安全。

心血管造影后,除了上述措施外,还需注意患者的整体状况,尤其是心功能、血压等指标的监测。术后应保持适当的休息,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心脏负担加重。对于高龄、合并多种慢性疾病的患者,术后护理需更加谨慎,确保造影剂顺利排出,减少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