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黄疸反复是为什么

2025.01.18 15:24

黄疸反复可能是因为疾病未治愈、母乳性黄疸、肝脏功能异常、感染因素、溶血因素。具体分析如下:

1.疾病未治愈:当引起黄疸的原发病没有得到彻底治疗时,黄疸就容易反复。例如新生儿溶血病,如果只是进行了初步的退黄治疗,而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溶血的问题,红细胞持续被破坏,胆红素就会不断产生,从而导致黄疸反复。

2.母乳性黄疸:母乳中含有一些特殊的成分,可能会影响胆红素的代谢。部分婴儿在母乳喂养期间会出现母乳性黄疸,在停止母乳喂养后黄疸会有所减轻,但恢复母乳喂养后黄疸可能又会反复出现。因为母乳中的某些酶等物质再次影响了胆红素的代谢过程。

3.肝脏功能异常:肝脏是胆红素代谢的重要器官。如果肝脏功能出现问题,如肝炎、先天性胆道闭锁等疾病,会影响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即使经过治疗黄疸有所减轻,但肝脏功能没有完全恢复正常时,胆红素的代谢依然会受到阻碍,进而导致黄疸反复。

4.感染因素:当身体受到细菌、病毒等感染时,会影响机体的正常代谢。感染可能导致肝细胞功能受损,影响胆红素的代谢,同时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也可能使胆红素生成增加。如果感染没有得到有效控制,黄疸就会反复出现。

5.溶血因素:除了新生儿溶血病外,其他一些原因导致的溶血也会引起黄疸反复。例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体内的自身抗体会破坏红细胞,使得胆红素持续释放到血液中,即使经过治疗,只要溶血因素没有消除,黄疸就会再次出现。

在黄疸治疗和恢复期间,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症状变化,定期复查胆红素水平等相关指标,同时保证患者充足的休息和营养摄入,积极配合医生查找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避免自行停药或改变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