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级甲等 普外科

脑动脉瘤的介入治疗该怎么做

2025.01.15 14:13

脑动脉瘤的介入治疗主要包括血管内栓塞、支架植入、动脉瘤夹闭、血管造影监测以及术后随访管理。具体分析如下:

1.血管内栓塞:血管内栓塞是治疗脑动脉瘤的一种微创技术,通常通过导管将栓塞材料如金属线圈送入动脉瘤内,促使动脉瘤内血栓形成,从而阻断血流,降低动脉瘤破裂的风险。该方法适用于大多数类型的脑动脉瘤,尤其是那些位置较深或形态复杂的动脉瘤。相较于传统的开颅手术,血管内栓塞的创伤小、恢复快,且住院时间较短,但也需要注意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如血管痉挛或栓塞材料移位等。

2.支架植入:支架植入是针对一些较大或复杂的脑动脉瘤,尤其是那些伴有动脉狭窄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病例。通过在动脉内植入支架,可以为动脉瘤提供支撑,防止其进一步扩张,同时改善血流动力学,促进血流正常化。支架植入通常与血管内栓塞联合使用,以提高治疗效果。尽管该方法有效,但术后需定期随访,以监测支架的稳定性和动脉瘤的变化。

3.动脉瘤夹闭:动脉瘤夹闭是一种传统的外科手术方法,适用于较大或破裂的脑动脉瘤。手术过程中,外科医生通过开颅手术直接将夹子夹闭动脉瘤的颈部,从而阻断血流。虽然这种方法有效,但手术风险相对较高,术后恢复时间较长,且可能出现脑组织损伤或感染等并发症。适应症的选择非常重要。

4.血管造影监测:在介入治疗后,血管造影监测是评估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通过定期进行血管造影,可以观察动脉瘤的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可能的复发或并发症。监测的频率和方法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通常在术后初期需要更频繁的检查,随着时间的推移可逐渐减少。

5.术后随访管理:术后随访管理是确保患者长期健康的重要环节。患者在介入治疗后需要定期复查,包括影像学检查和临床评估,以监测动脉瘤的变化和治疗效果。患者还需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如控制血压、戒烟、健康饮食等,以降低复发风险。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随访计划,以确保最佳的治疗效果。

脑动脉瘤的介入治疗是一项复杂的医疗过程,涉及多种技术和方法。通过合理选择治疗方案、实施有效的术后管理,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安全性。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应与医生充分沟通,了解治疗的风险和预期效果,以便做出明智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