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级甲等 普外科

什么是继发性肝癌

2024.11.07 15:03

继发性肝癌又称转移性肝癌,是指全身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至肝脏并在肝内继续生长、发展,形成单个或多个的癌灶。

通常情况下,人体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细胞可通过血液循环、淋巴循环等途径转移到肝脏。常见的容易发生肝转移的原发癌有结直肠癌、胃癌、胰腺癌、乳腺癌等。当这些原发癌的癌细胞转移到肝脏后,会在肝脏内定植、增殖,逐渐形成新的肿瘤病灶。继发性肝癌的症状和体征可能因原发癌的类型、转移灶的大小和数量等因素而有所不同。患者可能会出现肝区疼痛、腹胀、乏力、消瘦、黄疸等表现。在诊断方面,除了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外,还需要结合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磁共振成像等、肿瘤标志物检测以及原发癌的相关检查来综合判断。

继发性肝癌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原发癌的情况和肝脏转移灶的状态。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局部消融、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对于一些无法手术的患者,通过综合治疗也可能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对于有原发癌的患者,定期进行肝脏的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继发性肝癌,从而采取更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同时,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休息、合理饮食、保持良好的心态,以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和对治疗的耐受性。继发性肝癌的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挑战性,需要多学科协作,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