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东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三级甲等 儿科

手足口是什么样的

2024.08.29 16:46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可伴有发热、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

手足口病的皮疹通常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留疤。口腔黏膜疹出现比较早,起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常发生。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或平或凸的斑丘疹或疱疹,皮疹不痒,斑丘疹在5天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凸起,内有浑浊液体,长径与皮纹走向一致,如黄豆大小不等,一般无疼痛及痒感,愈合后不留痕迹。除了皮疹,患儿还可能出现发热、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病情较轻,可在一周内自愈。但少数病例病情进展迅速,可并发脑炎、脑膜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家长应注意孩子的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如果孩子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孩子的接触史。同时,家长也应注意自身的卫生,避免交叉感染。对于幼儿园、学校等儿童聚集场所,应加强卫生管理,做好消毒工作,发现病例应及时隔离治疗,防止疫情扩散。手足口病虽然常见,但只要重视预防和治疗,就可以有效减少其对孩子健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