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修红 副主任医师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科

什么是阴虚湿热夹瘀

2025.07.09 08:32

阴虚湿热夹瘀是中医学中的一种复合证候,指阴液亏虚、湿热内蕴与瘀血阻滞同时存在的病理状态。这一证候多由久病耗伤、饮食不节或情志失调等因素交织形成,临床表现为虚实夹杂、寒热错杂的特点,需通过滋阴、清热、化湿、活血等综合调理才能改善。

阴虚湿热夹瘀的形成与多种因素相关。阴液不足导致虚热内生,常见口干咽燥、潮热盗汗;湿热蕴结则表现为肢体困重、舌苔黄腻、小便短赤;瘀血阻滞可见刺痛固定、舌质紫暗或肌肤甲错。三者相互影响,如湿热久羁加重阴伤,瘀血阻碍气机又助长湿热,形成恶性循环。诊断需结合脉象细数或涩、舌象红少津伴瘀斑及整体症状,与单纯阴虚、湿热或血瘀证相鉴别。

调理阴虚湿热夹瘀需注意平衡治法。滋阴药如生地、麦冬需配伍茯苓、薏苡仁等淡渗利湿之品,避免滋腻助湿;清热化湿常选黄芩、黄柏,但需防苦寒伤阴;活血药如丹参、赤芍宜配合养阴药以祛瘀不耗血。饮食应忌辛辣燥热、肥甘厚味,适当食用莲藕、冬瓜等清补食材。此证候病程较长,需避免过度攻伐或单一进补,定期调整方药,同时调节情志与作息以辅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