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春季怎样防治心血管病

2025.03.24 17:51

春季防治心血管病需注意保暖防寒、合理饮食、适度运动、控制情绪、定期体检。具体分析如下:

1.保暖防寒:春季气温变化大,早晚温差明显,容易导致血管收缩,增加心脏负担。心血管病患者应适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凉,尤其是头部和脚部的保暖。室内外温差较大时,外出前应做好防护措施,避免冷空气直接刺激身体。夜间睡眠时保持适宜的室温,避免因寒冷引发血管痉挛。

2.合理饮食:春季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减少高脂肪、高盐、高糖食物的摄入,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和水果。适量摄入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鱼类和坚果,有助于降低血脂和血压。避免暴饮暴食,控制总热量摄入,保持体重在正常范围内,减轻心脏负担。

3.适度运动:春季是运动的好时节,但心血管病患者应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有氧运动。运动前做好热身,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心脏负荷过重。运动时间不宜过长,以身体微微出汗为宜。运动后注意补充水分,避免脱水引发血液黏稠度增加。

4.控制情绪:春季气候多变,容易引发情绪波动,如焦虑、烦躁等,这些情绪变化可能诱发心血管疾病。保持心情平和,避免过度紧张和激动。可以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方式缓解压力,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维持心血管系统的稳定。

5.定期体检:春季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期,定期体检有助于及时发现潜在问题。通过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的监测,了解身体状况,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体检时应与医生充分沟通,根据个人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防治措施,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

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期。通过科学的生活方式和积极的健康管理,可以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关注身体变化,及时采取预防措施,是维护心血管健康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