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胃为什么一直疼

2025.01.20 14:52

胃一直疼可能是饮食因素、胃部疾病、精神因素、药物副作用、腹部着凉等原因导致的。具体分析如下:

1.饮食因素:饮食不规律,如经常不吃早餐、暴饮暴食,或者食用过多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及酗酒等,都会对胃黏膜造成刺激,引发胃部疼痛。例如,辛辣食物中的辣椒素会直接刺激胃黏膜,使胃黏膜充血、水肿,从而产生疼痛感。暴饮暴食会使胃部过度扩张,胃酸分泌失调,消化功能紊乱,进而导致胃部持续疼痛。

2.胃部疾病:患有胃炎、胃溃疡、胃息肉、胃癌等胃部疾病是胃疼的常见原因。胃炎患者的胃黏膜处于炎症状态,炎症因子的刺激会引起疼痛。胃溃疡患者由于胃黏膜存在溃疡面,胃酸刺激溃疡处时疼痛明显,尤其是在进食后一段时间,胃酸分泌增加,疼痛可能加剧。胃息肉可能会影响胃部的正常蠕动和消化功能,还可能因息肉表面黏膜受损而引发疼痛。胃癌患者随着肿瘤的发展,会侵犯胃壁组织、神经等,导致持续性的胃疼,同时还可能伴有消瘦、黑便等症状。

3.精神因素: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焦虑、压力过大的状态下,会影响神经系统对胃的调节。大脑与胃之间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相互联系,当精神状态不佳时,会导致胃的蠕动、胃酸分泌等功能失调。例如,压力过大时,会使交感神经兴奋,抑制胃的蠕动和排空,导致食物在胃内停留时间过长,产生胃酸反流,刺激食管和胃黏膜,引起疼痛。精神因素还可能加重已有的胃部疾病,使疼痛持续不缓解。

4.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可能会对胃黏膜造成损伤,引起胃疼。例如,非甾体抗炎药,像阿司匹林、布洛芬等,这类药物在抑制体内炎症反应的同时,也会抑制胃黏膜前列腺素的合成。前列腺素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其合成减少会使胃黏膜的防御能力下降,容易受到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侵蚀,从而引发胃疼。抗生素如四环素等,也可能刺激胃黏膜,导致胃部不适和疼痛。长期服用这些药物的人群,出现胃部持续疼痛的风险相对较高。

5.腹部着凉:腹部着凉后,胃部的血管会收缩,影响胃部的血液循环,使胃黏膜的抵抗力下降。同时,着凉还可能引起胃部肌肉痉挛,导致疼痛。例如,在寒冷的天气里,穿着单薄或者睡觉时腹部没有盖好被子,冷空气就会侵入腹部,刺激胃部产生疼痛。这种疼痛通常是突然发生的,可能伴有胃部的紧缩感。

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食用过多刺激性食物;如果胃部疼痛持续不缓解或者伴有其他严重症状,如呕血、黑便等,应及时就医进行检查和治疗;尽量避免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状态,学会调节情绪;在使用可能对胃有刺激的药物时,可遵循医嘱同时服用保护胃黏膜的药物;注意腹部保暖,尤其是在季节交替和寒冷天气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