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彬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妇科

什么是外阴蛲虫病

2025.04.07 08:43

外阴蛲虫病是一种由蛲虫感染引起的寄生虫病,主要影响外阴及周围区域。蛲虫是一种常见的肠道寄生虫,通常寄生于人体肠道内,但在特定情况下,蛲虫可能迁移至外阴区域,引发局部感染和不适症状。这种病症在儿童和女性中较为常见,尤其是在卫生条件较差的环境中。

蛲虫感染通常通过摄入虫卵传播,虫卵可能存在于受污染的食物、水源或环境中。蛲虫在肠道内孵化并成熟后,雌虫会在夜间迁移至肛门周围产卵,导致肛门及外阴区域出现剧烈瘙痒。如果患者用手抓挠瘙痒部位,虫卵可能附着在手指上,随后通过手部接触传播至其他部位或他人。外阴蛲虫病的症状包括外阴瘙痒、红肿、灼热感以及分泌物增多。严重感染可能导致皮肤破损、继发细菌感染,甚至影响睡眠质量和日常生活。

预防和治疗外阴蛲虫病的关键在于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定期洗手,尤其是在进食前和如厕后,可以有效减少虫卵传播的风险。避免用手直接抓挠瘙痒部位,以免加重感染或传播虫卵。家庭成员应同时接受治疗,以防止交叉感染。药物治疗通常包括口服驱虫药,如阿苯达唑或甲苯咪唑,这些药物可以有效杀灭蛲虫。外阴区域可以使用温和的清洁剂清洗,并涂抹止痒药膏以缓解症状。定期更换内衣裤,并使用热水清洗床上用品和衣物,有助于清除虫卵。

外阴蛲虫病虽然不危及生命,但可能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显著影响。及时诊断和治疗是控制感染的关键。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用药或忽视病情。通过综合的卫生管理和适当的医疗干预,外阴蛲虫病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和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