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级甲等 普外科

什么是下肢静脉炎

2025.01.07 17:53

下肢静脉炎是一种静脉炎症,通常发生在下肢的深静脉或表浅静脉中,可能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和血栓形成。该病症常见于长时间静坐或卧床的患者,尤其是老年人、孕妇或有血液凝固障碍的人群。下肢静脉炎不仅会引发局部疼痛、肿胀和红热等症状,还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并发症,如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甚至肺栓塞等危及生命的情况。

下肢静脉炎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静脉壁的损伤、血流的改变以及血液的凝固性增加。常见的诱因包括长时间的静态活动、外伤、手术后恢复期、肥胖、吸烟以及某些药物的使用等。患者通常会感到下肢的疼痛、沉重感,局部可能出现红肿和温度升高,严重时可能伴随发热和全身不适。诊断通常通过临床表现结合超声检查来确认,治疗方法包括抗凝治疗、消炎药物、物理治疗以及必要时的手术干预。

在日常生活中,预防下肢静脉炎至关重要。对于长时间坐着或站着的人群,建议定期活动,避免静态姿势过久,适时进行腿部的伸展和运动。保持健康的体重、均衡的饮食和适量的水分摄入也有助于降低静脉炎的风险。穿着适合的鞋子和袜子,避免高跟鞋和过紧的衣物,可以减轻下肢的压力。对于有静脉炎病史或高风险因素的人群,定期进行医学检查和咨询,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问题,能够有效降低疾病的发生率。了解下肢静脉炎的相关知识,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是维护下肢健康的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