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彬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妇科

缓解痛经的穴位有哪些

2025.09.29 15:54

缓解痛经的穴位包括三阴交、关元穴、血海穴、足三里、合谷穴。具体分析如下:

1.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三寸,胫骨内侧缘后方。此穴为肝脾肾三经交汇之处,具有调和气血、疏肝理气的作用。按压或艾灸三阴交可缓解小腹坠胀及经期疼痛,尤其适合气血不足或寒凝引起的痛经。操作时以拇指垂直按压,力度适中,持续3-5分钟。

2.关元穴:位于下腹部,脐下三寸处。关元穴为任脉要穴,主司生殖与气血运行。刺激此穴能温补下焦,散寒止痛,适用于虚寒型痛经。可用掌心顺时针揉按或艾灸10-15分钟,以局部温热为度。

3.血海穴:屈膝时位于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两寸。血海穴属脾经,专司调血,能活血化瘀、缓解经血不畅导致的疼痛。拇指按压时需向骨头方向用力,每次持续2-3分钟,两侧交替进行。

4.足三里:位于小腿外侧,犊鼻穴下三寸。此穴为强壮要穴,可补益脾胃、调和气血,间接改善痛经。长期按压或艾灸足三里能增强体质,减少经期不适。手法以揉按为主,每日1-2次。

5.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间,近第二掌骨中点处。合谷穴属大肠经,能行气止痛,尤其对气滞型痛经有效。按压时需向第二掌骨方向发力,以酸胀感为宜,每次1-2分钟。

操作穴位前需确认无皮肤破损或炎症;经期避免过度刺激;体质虚寒者宜配合温热疗法;长期痛经需结合整体调理;孕妇禁用合谷穴及三阴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