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鼠瘟是一种什么病

2025.01.05 13:02

鼠瘟即鼠疫,是由鼠疫耶尔森菌感染引起的烈性传染病,具有发病急、传播快、病死率高等特点。主要通过鼠蚤叮咬传播、接触传播、呼吸道飞沫传播。临床主要表现为高热、淋巴结肿痛、出血倾向、肺部炎症等。治疗需严格隔离,使用链霉素等抗生素治疗。预防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措施。具体分析如下:

1.病原:鼠疫耶尔森菌是引发鼠瘟的病原体,这是一种革兰阴性杆菌。它在自然环境中可存活于多种宿主,尤其是鼠类。这种病菌具有很强的致病性,一旦侵入人体,可释放多种毒素,破坏人体正常生理机能,引发一系列严重症状。

2.传播途径:鼠蚤叮咬传播是常见方式,带菌鼠蚤叮咬人后,病菌可进入人体。接触传播也较为常见,比如直接接触染病动物的血液、组织等。呼吸道飞沫传播则在肺鼠疫患者中较为明显,患者咳嗽、咳痰时产生的飞沫含有病菌,他人吸入后可能被感染。

3.临床症状:高热是典型症状之一,体温可迅速升高到39℃甚至更高。淋巴结肿痛,多表现为腹股沟、腋下等部位淋巴结肿大、疼痛。出血倾向,患者可能出现皮肤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情况。肺部炎症在肺鼠疫患者中表现明显,出现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

4.治疗:一旦确诊为鼠疫,患者需要严格隔离,防止病菌传播给他人。在治疗方面,链霉素是常用的抗生素,对鼠疫耶尔森菌有较好的抑制和杀灭作用。同时,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对症治疗,如退热、补液等,以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

5.预防:控制传染源方面,要积极灭鼠、灭蚤,对染病动物尸体进行妥善处理。切断传播途径,如避免接触可能染病的动物及其制品,做好环境卫生,减少鼠蚤滋生。保护易感人群,可通过接种鼠疫疫苗来提高人群的免疫力,在鼠疫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前往疫情高发地区。

鼠疫是一种非常危险的传染病,日常生活中要避免接触野生啮齿类动物及其排泄物,如发现疑似鼠疫患者或病死鼠类应及时报告相关部门,前往鼠疫流行地区时要做好防护措施,如佩戴口罩、避免皮肤暴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