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海涛 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三级甲等 耳鼻喉科

哪些检查可以诊断为鼻息肉

2025.10.20 17:59

鼻息肉可通过前鼻镜检查、鼻内窥镜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嗅觉功能测试进行诊断。具体分析如下:

1.前鼻镜检查:前鼻镜检查是初步诊断鼻息肉的常用方法,医生使用前鼻镜观察鼻腔内部结构,检查是否存在半透明肿物。该方法操作简便,可直观发现较大息肉,但对深部或较小息肉检出率较低。检查时需注意患者体位,避免器械触碰鼻腔黏膜造成不适。前鼻镜检查结果需结合其他检查进一步确认。

2.鼻内窥镜检查:鼻内窥镜检查通过纤细内窥镜深入鼻腔,清晰显示息肉位置、大小及周围组织情况。该检查分辨率高,可发现微小或隐蔽息肉,同时评估鼻腔通气状况。检查前需对鼻腔进行表面麻醉,减少患者不适。鼻内窥镜是诊断鼻息肉的重要工具,尤其适用于复发或复杂病例。

3.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包括鼻窦CT或MRI,可明确息肉范围及鼻窦受累情况。CT能清晰显示骨质结构,判断是否合并鼻窦炎;MRI对软组织分辨率更高,有助于鉴别肿瘤性病变。影像学检查为无创手段,但需注意辐射暴露问题。结果需结合临床与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4.病理学检查:病理学检查通过取息肉组织进行显微镜观察,确认病变性质,排除恶性肿瘤或其他增生性疾病。活检通常在鼻内窥镜下完成,需确保取材准确。病理结果是确诊的金标准,尤其对不典型或疑似恶性病例必不可少。检查后需观察是否有出血等并发症。

5.嗅觉功能测试:嗅觉功能测试通过气味识别评估嗅觉减退程度,辅助判断息肉对嗅觉神经的影响。常用方法包括主观嗅阈测试和客观嗅觉诱发电位。该检查对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及治疗效果有参考价值,但需排除其他导致嗅觉障碍的疾病。

诊断过程中需结合患者症状与病史,避免单一检查的局限性。检查前应告知可能的风险,如出血或不适。术后需定期复查,监测息肉变化及复发迹象。治疗方案需根据检查结果个体化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