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内科

如何去理解春温和暑温

2025.08.29 16:42

理解春温和暑温需结合中医理论中温病的概念,二者均属外感热病,但发病季节、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存在差异。春温多发于春季,由冬季伏寒化热或感受春令风热引发;暑温则见于夏季,因暑热邪气侵袭致病。两者虽同属温病范畴,但季节特性决定了其病理特点与治疗方向的差异。

春温的病理特点以里热为主,初起即见高热、口渴、心烦等里热证候,或兼有恶寒、头痛等表证。病因多与冬季寒邪伏藏体内,郁久化热相关,故治疗上侧重清泄里热,兼顾透邪外出。暑温则以暑热挟湿为特征,常见高热、汗多、烦渴,兼见身重、胸闷等湿象。暑性升散,易耗气伤津,故治疗需清热解暑、化湿和中,同时注重益气生津。两者虽均需清热解毒,但春温侧重凉血透邪,暑温需兼顾祛湿养阴。

注意事项上,春温与暑温的鉴别需结合发病季节、症状特点及舌脉表现。春温初期易与风寒感冒混淆,但里热证候进展迅速;暑温需与湿温区分,后者热象较轻而湿浊更甚。治疗时需避免误用辛温发汗,春温忌过早滋腻,暑温慎用苦寒伤胃。预防方面,春季注意调畅气机以避伏邪,夏季需防暑降温,避免汗出过度。饮食宜清淡,春温患者可食百合、梨子清热,暑温适宜绿豆、荷叶解暑化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