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修红 副主任医师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科

中医骨梗是什么意思

2025.07.09 08:32

中医骨梗是指中医学中描述的骨骼或关节部位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阻滞所导致的疼痛、僵硬或活动受限等症状。这一概念源于中医理论,认为骨骼与经络、气血密切相关,当外邪侵袭、劳损过度或气血不足时,便可能引发骨梗现象。其表现与现代医学中的骨关节炎、骨质增生或软组织损伤等病症有相似之处,但中医更强调从整体调理入手,而非单纯针对局部病变。

中医认为,骨梗的形成与多种因素相关。外感风寒湿邪是常见诱因,湿邪黏滞、寒邪收引,易阻滞经络,导致气血运行受阻;长期劳损或姿势不当则可能耗伤气血,使骨骼失养;肝肾亏虚也被视为内在根源,因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不足时筋骨失于濡养,易出现疼痛或退化。治疗上常采用活血化瘀、祛风除湿、补益肝肾等法,如内服中药、外敷膏药,配合针灸、推拿或艾灸以疏通经络。现代临床中,许多骨关节疾病通过中医综合调理可显著缓解症状。

需注意,骨梗并非独立病名,而是对一类症状的概括,具体诊断需结合现代医学检查排除骨折、肿瘤等器质性疾病。中医调理强调个体差异,需辨证施治,避免自行滥用活血药物或手法按摩。急性损伤或红肿热痛明显者不宜直接热敷或艾灸,以免加重炎症。日常需避免过度劳累、防寒保暖,适度活动以促进气血流通。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结合中西医手段综合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