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哪些药物可能会引起心律失常

2024.10.12 11:00

多种药物可能会引起心律失常,包括抗心律失常药物、抗抑郁药、抗感染药物、激素类药物以及其他药物。具体分析如下:

1.抗心律失常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本用于治疗心律失常,但部分药物可能会产生相反效果,导致心律失常。例如,普罗帕酮、氟卡尼等药物在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同时,也可能引发新的心律失常,如心动过缓或房室传导阻滞。

2.抗抑郁药:某些抗抑郁药物,如三环类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丙米嗪等,可通过抑制心肌细胞钠通道,导致Q-T间期延长,从而增加心律失常的风险。

3.抗感染药物:部分抗生素和抗真菌药物,如氟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咪康唑等,可能对心脏产生毒性作用,导致心律失常。这类药物主要通过抑制心肌细胞钠、钾泵,影响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形成和传导。

4.激素类药物:激素类药物,如糖皮质激素、性激素等,可能影响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增加心律失常的风险。激素类药物还可能引起电解质紊乱,进一步加重心律失常。

5.其他药物:其他一些常见药物,如解热镇痛药如布洛芬、抗高血压药如β受体阻滞剂、抗凝血药如华法林等,也可能导致心律失常。这些药物的作用机制各不相同,如影响心肌细胞离子通道、电解质平衡、自主神经系统等。

在使用这些药物时,医生和患者需密切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必要时进行心电图监测,以确保用药安全。同时,患者应遵循医嘱,合理用药,避免自行购买、使用药物,以降低心律失常的风险。在发现心律失常症状时,应及时就诊,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