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母乳性腹泻是怎么回事

2024.08.19 07:00

母乳性腹泻是指婴儿在纯母乳喂养期间出现的腹泻症状。这种腹泻可能的病因包括母亲饮食不当、乳糖不耐受、母乳中前列腺素含量过高、肠道感染以及对母乳中某些成分过敏。具体分析如下:

1.母亲饮食不当:母亲在哺乳期间若摄入过多油腻、生冷、不易消化的食物,可能导致婴儿出现腹泻。此时,母亲应调整饮食结构,多吃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瘦肉等,以减轻婴儿腹泻症状。

2.乳糖不耐受:部分婴儿对乳糖不耐受,导致乳糖在肠道内无法被分解吸收,进而引起腹泻。此时,母亲可以尝试采用无乳糖配方奶粉替代母乳喂养,以减轻婴儿腹泻症状。

3.母乳中前列腺素含量过高:母乳中的前列腺素含量过高可能导致婴儿肠道蠕动加快,从而引起腹泻。母亲可以适当调整哺乳时间和频率,减少婴儿摄入高前列腺素含量的母乳。

4.肠道感染:婴儿肠道感染可能导致腹泻。此时,应及时就医,根据医生建议使用抗生素治疗。同时,母亲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婴儿接触感染源。

5.对母乳中某些成分过敏:部分婴儿可能对母乳中的某些成分过敏,导致腹泻。母亲应观察婴儿的过敏症状,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饮食,避免摄入可能导致婴儿过敏的食物。

母乳性腹泻的病因多种多样,母亲需密切关注婴儿的症状,并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措施。在调整饮食、治疗感染等方面,母亲和医生应密切配合,共同为婴儿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在解决母乳性腹泻的过程中,母亲要保持信心,合理调整哺乳方式,确保婴儿获得充足的营养,以促进其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