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连庆 副主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内科

脾虚胃寒怎么回事

2025.08.28 15:54

脾虚胃寒是中医常见证候,指脾胃阳气不足,运化功能减弱,同时伴有寒邪内侵或内生寒湿的病理状态。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腹部冷痛、喜温喜按、大便稀溏、四肢不温等症状,多因饮食生冷、过度劳累或久病体虚导致。

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胃主受纳腐熟食物。当脾胃阳气虚弱时,消化吸收能力下降,水湿停滞易生内寒;若外感寒邪或过食生冷,更会加重寒气凝滞。长期脾虚胃寒可能引发慢性胃炎、肠功能紊乱等疾病。中医辨证需结合舌脉,常见舌淡苔白滑、脉沉迟。调理以温中散寒、健脾益气为原则,常用理中汤、附子理中丸等方剂,配合艾灸中脘、足三里等穴位增强疗效。饮食上宜选择生姜、大枣、山药等温补食材,避免冰饮、瓜果等寒凉之物。

日常需注意保暖腹部,避免熬夜耗伤阳气。运动可选择八段锦、太极拳等温和项目,促进气血运行。症状持续或加重时需及时就医,排除器质性疾病。服药期间忌食萝卜、绿豆等解药性食物,温补类药物建议晨起空腹服用。脾胃调理需循序渐进,不可盲目进补或滥用苦寒药物,以免进一步损伤阳气。保持规律作息与情绪舒畅对恢复脾胃功能同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