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多发性脑梗死是怎么回事

2025.09.30 16:08

多发性脑梗死是指脑部多个区域同时或先后发生血管阻塞,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坏死的一种脑血管疾病。该病常见于中老年人群,尤其是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等基础疾病的患者。由于梗死灶分散,临床症状通常比单一梗死更复杂,可能表现为肢体无力、言语障碍、认知功能下降等。

多发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主要与脑血管病变有关。长期高血压或动脉粥样硬化会导致血管壁损伤,形成血栓或斑块脱落,堵塞远端小动脉。心脏疾病如房颤也可能引发心源性栓塞,造成多发性梗死。影像学检查如MRI可清晰显示散在分布的梗死灶,新旧病灶并存是其特征之一。病情严重程度取决于梗死部位、范围以及侧支循环的代偿能力。部分患者可能发展为血管性痴呆,这与累积性脑损伤密切相关。

预防多发性脑梗死需严格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定期监测心血管健康。戒烟限酒、保持适度运动有助于改善血管弹性。出现突发性头晕、肢体麻木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避免延误溶栓或取栓的最佳时间窗。康复期需结合药物与物理治疗,针对认知障碍可进行专业训练。饮食上建议低盐低脂,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减少血管负担。定期随访复查头部影像,评估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