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胆道蛔虫病如何治疗

2024.12.30 12:25

治疗胆道蛔虫病可采用解痉止痛、利胆驱虫、抗感染、ERCP取虫、手术治疗。具体分析如下:

1.解痉止痛:当胆道蛔虫病患者出现疼痛症状时,可使用解痉止痛药物。常用的药物有阿托品、山莨菪碱等。这些药物能够解除胆道平滑肌的痉挛,从而缓解疼痛。因为蛔虫钻入胆道后,会刺激胆道平滑肌,引起痉挛性疼痛,通过使用解痉药物可以减轻这种刺激带来的疼痛,改善患者的症状,但要注意药物的剂量和不良反应。

2.利胆驱虫:利胆驱虫是治疗胆道蛔虫病的重要方法。可使用利胆药物如硫酸镁等,能促使胆汁分泌增加,有利于蛔虫排出胆道。同时,可使用驱虫药物,像阿苯达唑、甲苯达唑等。利胆药物增加胆汁流量,可将胆道内的蛔虫冲向肠道,而驱虫药则直接作用于蛔虫,使其麻痹或死亡,便于排出体外,在使用驱虫药时要确保患者无肠梗阻等禁忌情况。

3.抗感染:由于蛔虫钻入胆道可能会带入细菌,容易引发胆道感染。所以需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常用的抗生素有头孢菌素类、甲硝唑等。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可以抑制多种细菌的生长繁殖,甲硝唑对厌氧菌有很好的抗菌效果。通过抗感染治疗,可以预防和控制胆道感染的发生发展,减轻炎症反应,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4.ERCP取虫: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取虫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通过内镜进入胆管,直接观察到蛔虫的位置,并将其取出。这种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对于那些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蛔虫在胆道内停留时间较长的患者尤为适用。但ERCP操作也有一定的风险,如可能导致胰腺炎、胆管炎等并发症,需要由经验丰富的医生操作。

5.手术治疗:在少数情况下,如蛔虫引起严重的胆道梗阻、胆管穿孔等并发症时,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胆总管切开取虫、T管引流等。胆总管切开取虫可以直接去除胆道内的蛔虫,解除梗阻。T管引流则有助于胆汁的引流,防止术后胆汁淤积和感染。不过手术治疗创伤较大,术后恢复相对较慢,存在一定的手术风险。

在治疗胆道蛔虫病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症状变化,如腹痛是否缓解、有无发热寒战等。同时,要注意患者的饮食,在病情未缓解前,应禁食或给予清淡易消化的流食,避免油腻食物刺激胆道。治疗后还需定期复查,确保蛔虫完全排出,胆道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