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馨 副主任医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三级甲等 眼科

白内障会不会导致失明

2024.09.25 10:13

白内障如果不及时治疗,是有可能导致失明的。

白内障是由于晶状体混浊引起的眼部疾病。随着病情的进展,晶状体混浊的程度会逐渐加重,视力也会随之不断下降。起初可能只是视物模糊,就像眼前蒙了一层纱,对日常生活影响较小。但如果任由其发展,混浊范围会进一步扩大,视力下降会越发明显,患者可能会出现重影、眩光等情况,看东西越来越困难。当晶状体完全混浊时,眼睛就如同被完全遮住,光线无法正常进入眼内,从而导致失明。

白内障导致的失明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但这并不意味着一旦患上白内障就必然会失明。如果能早期发现并及时进行干预治疗,比如通过手术将混浊的晶状体摘除,并植入人工晶状体,是可以有效恢复视力的。而且现在白内障手术技术已经非常成熟,手术效果通常较好。很多人由于对白内障缺乏认识,没有意识到其严重性,或者因种种原因延误了治疗时机,使得病情不断恶化,最终走向失明的结局。所以,对于白内障一定要重视,定期进行眼部检查,一旦确诊应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治疗,以避免失明的发生。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保护眼睛,避免过度用眼、长期暴露在强光下等不良用眼习惯,以降低白内障发生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