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有什么药物可以治疗骨质疏松

2025.09.15 22:25

骨质疏松的治疗药物包括双膦酸盐类药物、降钙素、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甲状旁腺激素类似物、维生素D及钙剂。具体分析如下:

1.双膦酸盐类药物:这类药物通过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减少骨吸收,是临床最常用的抗骨质疏松药物。口服制剂需空腹服用并保持直立姿势30分钟,静脉给药需注意肾功能监测。长期使用可能引起下颌骨坏死等不良反应,用药期间需定期进行口腔检查。药物在骨骼中沉积时间较长,停药后仍能维持数月疗效。

2.降钙素:从鲑鱼提取的降钙素能直接作用于破骨细胞抑制骨吸收,同时具有中枢性镇痛作用。鼻喷剂型使用方便但可能引起鼻腔刺激,注射剂型需注意过敏反应。该药物特别适合伴有骨痛的骨质疏松患者,但长期使用可能出现逃逸现象导致疗效下降。用药期间需监测血钙水平防止低钙血症。

3.雌激素受体调节剂:选择性作用于骨骼的雌激素受体,在增加骨密度的同时避免刺激乳腺和子宫内膜。常见不良反应包括潮热和下肢痉挛,静脉血栓风险较高者禁用。药物需每日固定时间服用,与钙剂同服可提高吸收率。治疗期间应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和血脂监测。

4.甲状旁腺激素类似物:间歇性小剂量使用可促进骨形成,是目前少见的促骨形成药物。需每日皮下注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头晕和肢体抽搐。治疗时间通常不超过24个月,停药后需衔接其他抗骨吸收药物维持疗效。用药期间需严格监测血钙和尿钙水平。

5.维生素D及钙剂:基础治疗药物,维生素D促进肠道钙吸收,钙剂直接补充骨骼所需原料。两者联用效果更佳,但需注意个体化调整剂量。过量补充可能导致高钙血症或肾结石,定期监测血钙和尿钙很有必要。碳酸钙需餐后服用,枸橼酸钙不受胃酸影响可空腹服用。

用药需根据骨密度检测结果和骨折风险分层选择,存在消化道疾病者优先考虑静脉给药。治疗期间应配合负重运动和日照,避免吸烟及过量饮酒。出现不明原因骨痛或骨折应及时复诊,药物调整需在专业指导下进行。定期评估疗效和安全性是长期治疗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