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脑水肿危险期怎么治疗

2025.09.11 19:34

脑水肿危险期的治疗包括控制颅内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使用脱水药物、改善脑供氧、手术干预。具体分析如下:

1.控制颅内压:通过床头抬高30度促进静脉回流,减少颅内充血。限制液体入量避免血容量过多,但需保证基础生理需求。密切监测意识状态及瞳孔变化,发现脑疝征兆需紧急处理。过度通气可短暂降低二氧化碳分压,收缩脑血管,但持续时间不宜超过48小时。

2.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每日监测血钠、钾、氯及渗透压,纠正高钠或低钠血症。低钠血症需谨慎补钠,避免中央桥脑髓鞘溶解。使用生理盐水而非低渗液维持静脉通路。记录24小时出入量,尿量异常时调整利尿剂用量。

3.使用脱水药物:甘露醇快速静脉滴注可提高血浆渗透压,每6-8小时重复给药,需监测肾功能。呋塞米与甘露醇联用增强脱水效果,但需预防低钾。甘油果糖适用于肾功能不全者,作用较温和。白蛋白联合利尿剂对低蛋白血症患者有效。

4.改善脑供氧:保持血氧饱和度大于95%,必要时机械通气。控制体温在36-37℃以减少脑耗氧,高热时采用物理降温。适当镇静减少躁动导致的代谢需求上升。血压维持在正常偏高值以保证脑灌注,避免低血压加重缺血。

5.手术干预:脑室穿刺引流适用于梗阻性脑积水,可迅速降低颅压。去骨瓣减压术用于药物难以控制的重度颅高压,切除部分颅骨扩大颅腔容积。血肿清除术针对出血性病因,同时处理破裂血管。术后需预防感染及脑脊液漏。

治疗期间避免快速体位变动,防止颅压波动。营养支持以高热量流质为主,减少咀嚼动作。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如电解质紊乱或肾功能损害。家属需配合医护人员记录病情变化。康复期逐步进行肢体功能锻炼。